Categories Featured事實查核氣候環境
事實釐清

發布日期 (HKT) 2024-06-06

北極海冰範圍升至21年來最高水平,證明全球暖化是騙局?

 

圖一:The Daily Sceptic2024年1月發布文章稱,「1 月 8 日的北極海冰範圍達到 21 年來的最高水平」。

(*點擊查看大圖)

 

摘要:

一、2024年1月16日,The Daily Sceptic網站發布一篇報道,稱「北極海冰範圍達到 21 年來的最高水平」,質疑全球暖化是場騙局。

二、經查核,該數據來自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資料顯示,2024年1月8日當天北極海冰範圍的確為1,368萬平方公里,是21年來同日的最高水平。

三、英國廣播公司和路透社均對該文章的說法進行查核,當中引用專家觀點指,這些數據經「cherry-picking」,即「採櫻桃謬誤」。 NSIDC高級研究科學家Walt Meier認為,單憑幾個精挑細選的個別日子的數據,並不能體現北極海冰長期變化的趨勢。

四、 NSIDC資料顯示,自1979年有衛星檢測數據以來,北極海冰覆蓋範圍總體呈現下降趨勢。2024年目前的海冰範圍明顯低於1981年至2010年平均數。綜上所述,網傳數據不能作為否認全球暖化的證據。

背景

2024年1月16日,英國網站The Daily Sceptic發布一篇報道,稱「2024年1月8日的北極海冰範圍達到 21 年來的最高水平」,隨後有Facebook網友截圖該文章內容並配文 ,「講個笑話 地球暖化」,意指該數據可以證明全球暖化並不成立。

查核

一、報道數據從何而來?

The Daily Sceptic網站的報道展示了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NSIDC)的北極海冰範圍可視化圖表,可看出2024年1月8日北極海冰範圍為約 1,368 萬平方公里。The Daily Sceptic網站由英國評論員Toby Young創立,網站文章經常涉及氣候變化、疫苗陰謀論等。網站內容曾被多個事實查核機構查證為虛假信息。

NSIDC網站的資料顯示,被查核內容中的2024年1月8日的北極海冰範圍數據屬實。NSIDC的北極海冰範圍的可視化圖表中,橫軸代表一年中的日期分布,縱軸代表海冰範圍,而每一年的海冰範圍數值則使用不同顏色的線條表示。從該交互圖中可以讀出,2024年1月8日的數據高於自2004年以來1月8日當天其他年份的海冰範圍,達到21年内的同日最高水平。

 

圖二:NSIDC數據顯示,2024年1月8日北極海冰範圍約1,368萬平方公里,為21年來當日最高水平。

(*點擊查看大圖)

 

NSIDC網站顯示,以上可視化圖表屬於北極海冰新聞與分析項目 (Arctic Sea Ice News & Analysis, ASINA)的一部分,該項目由NSIDC負責,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資助,海冰數據則來自NASA冰雪分布式活動檔案中心(NASA Snow and Ice Distributed Active Archive Center,DAAC)。

 

圖三: NSIDC北極海冰新聞與分析項目的數據由NASA提供。

(*點擊查看大圖)

 

二、該數據可以作為否認全球暖化的證據嗎?

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路透社Reuters分別對《The Daily Sceptic》文章的說法進行查核,當中引用專家對於該數據的意見,認為這些數據經過了「 cherry-picking 」,即「採櫻桃謬誤」,香港天文台曾將此翻譯為「輸打贏要」。這種謬誤又稱為單方論證(one-sided Argument)。簡單來說,就是為了支持自己的論點,刻意挑選對自己一方有利的論據,而忽略相反的論據。

路透社採訪NSIDC高級研究科學家Walt Meier表示,雖然所引用相隔20年的數據是準確的,但精挑細選的個別日子的數據並不能代表北極海冰目前的發展趨勢。Meier指出,北極2024年2月和3月的大部分時間的冰面水平低於2004年同期,他認為比較兩個特定年份中的兩個特定日期並不是支持或反對長期變化的指標,因為海冰每天每年都在發生變化。

香港天文台就曾於2012年發表網誌,回應當時的氣候懷疑論者「以月氣溫的變化指過去十六年地球氣候並沒有暖化」的說法。回應中提到,該種說法故意聚焦在短期波動而忽略氣候變化的長期趨勢,以偏概全,有很強的誤導成份。該網誌還指出,在氣候變化研究中,一個檢視長期趨勢的方法是把數據計算一些較長時間的平均值,讓短期波動互相抵消。

「採櫻桃謬誤」常見於否認全球暖化的敘事之中,如圖四所示,伯克利地球表面溫度(Berkeley Earth Surface Temperature,BEST)計劃分析了地表溫度記錄,顯示全球暖化持續有增無減。但有些全球暖化的「懷疑論者」會使用BEST近年來的短期數據來論證全球暖化已經停止,而無視地球表面溫度的長期趨勢。

 

圖四:全球暖化「懷疑論者」使用的BEST近年來短期數據(左)與實際的長期趨勢圖(右)。

(*點擊查看大圖)

 

三、長期數據顯示海冰變化趨勢如何?

根據NASA公布的資料,目前較為完整且可用於研究北極海冰趨勢的數據可以追溯到1953年。1979 年開始,一系列人造衛星提供了連續且較完整的地球海冰覆蓋數據。BBC使用NSIDC數據製圖顯示,1979年至2023年,北極海冰覆蓋範圍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圖五: NSIDC 數據顯示1979年至2023年,北極海冰範圍呈下降趨勢。

(*點擊查看大圖)

 

路透社引用Meier的回應,北極海冰長期變化的最佳指標是每年的最小範圍(minimum ice level)。NSIDC的數據顯示該項數值正在穩定下降:1979至1990年平均海冰最小範圍為695萬平方公里,1991至2000年這一數值下降到650萬平方公里,2001至2010年該數值進一步下降至539萬平方公里,2011至2020年的數據為442萬平方公里。

另外,浸大事實查核發現,根據NSIDC提供的數據,北極今年目前的海冰範圍也明顯低於1981至2010年平均數。

 

圖六:NSIDC數據顯示,2024年目前的海冰範圍明顯低於1981年至2010年平均數。

(*點擊查看大圖)

 

綜上所述,網傳「北極海冰範圍升至21年來最高水平」指的是2024年1月8日的北極海冰範圍高於自2004年以來其他年份當日的海冰範圍,達到21年内的同日最高水平。然而該數據經過了「cherry-picking」,即「採櫻桃謬誤」,並不能體現北極海冰長期變化的趨勢。 NSIDC數據顯示,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覆蓋範圍總體呈現下降趨勢。故網傳數據不能作為否認全球暖化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