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查核手記

發布日期 (HKT) 2022-12-19

查核手記三:沒有「幽默感」的Fact check?

Fact-checker每天需要瀏覽成百上千的Facebook、Twitter帖文,並從中篩選出可疑訊息,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一一破解。但可能與外人想像的畫面不同,辦公室中並非總是瀰漫着嚴肅的氣氛,大家有時甚至「難以忍住不笑」。而查核員們每日身處謠言、仇恨甚至血腥訊息的黑洞中心,又有怎樣「強大」的內心?

「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可不可以給點幽默感?」

香港本地的事實查核機構Factcheck Lab,近期因查核熱門動漫劇集《間諜家家酒》(SPY×FAMILY)的改圖,而引發讀者這樣的質疑。有網民認為,查核機構撰寫與「諷刺惡搞」類訊息或網絡「Meme」圖片相關的報告似乎無關緊要。此類訊息明顯只因幽默才獲轉發分享,並沒有人真正相信,機構應該集中精力查證更有意義的訊息。

Factcheck Lab隨後回應稱,重點不在於是否有幽默感,而是圖片廣為流傳且確實有人誤信。除此之外,查核機構確實有查證所謂「更有意義」的政治、社會領域的議題,但因社交媒體演算法所限,讀者或許只能接觸到相對輕鬆的報告。

相似的事件也曾屢次發生在其他事實查核機構中。浸大事實查核團隊觀察到,無論是多麼「一看就知真假」的訊息,都會存在部分讀者因世代差異,或是不了解其他地區的社會背景、媒體性質,而將不熟悉的諷刺搞笑內容信以為真。例如,香港本地Facebook群組曾瘋傳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採訪」影片,其中一位自稱使用了有毒面膜的女士,臉部散發螢光綠色。浸大事實查核隨後查證發現,該影片實為內地一個娛樂節目中排演的諷刺情節。雖然此類訊息荒謬無比,但評論中仍有本地讀者誤信。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曾經在查核「梗圖」、「Meme」時,收到相似的讀者反饋。中心隨後發文否認「缺乏幽默感」,而是此類內容往往在社交平台和通訊應用程式流傳的過程中,失去了趣味脈絡,而被其他讀者誤信。

除了不熟悉特定的背景脈絡之外,公眾有時之所以相信這些搞笑訊息,背後也折射出偏見甚至是歧視的心理。「一開始覺得這樣的報告看起來純粹是搞笑,但後來覺得也是在給公眾『提個醒』,讓大家意識到自己對於某類群體、種族、職業,或是某些非主流生活方式存有偏見,以免越陷越深。」浸大事實查核的查核員Lin如此認為。

事實查核報告也能讓讀者對相同手法的訊息產生警惕。例如,閱讀完有關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搞笑換臉影片的查核報告後,讀者或許也能及時破解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投降」的深偽(Deepfake)影片。「沒有幽默感」的查核報告背後,原來也「煞費苦心」地隱藏了這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