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Fact Check健康
Factual Clarification

發布日期 (HKT) 2025-02-28

防曬產品成分會進入血液?是否安全? 防曬產品的使用導致黑色素瘤發病率翻倍?

 

圖一:近日網傳一段影片,配文意指,黑色素瘤會隨著防曬產品的普及而增多,質疑防曬產品的安全性。

(*點擊查看大圖)

 

摘要:

一、近日,網絡流傳一段影片,相關配文指出,「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資料,只要使用一次防曬產品,裡面的化學物質就會進入血液。其中成分二苯甲酮(oxybenzone)只需兩小時就能達到不安全的水平。與此同時,自 1982 年以來,黑色素瘤的發生率增加了一倍。我們被告知防曬產品能保護我們,但它真的安全嗎?」,以此質疑防曬產品的安全性。

二、經查核,FDA兩次研究顯示,防曬產品的一些活性成分在血漿中的濃度會超過0.5 ng/mL的閾值,需要進一步進行有關安全性的研究評估,並不代表相關活性成分絕對不安全。研究明確指出,研究結果並不表示人們應停止使用防曬產品。

三、1982年至2011年,黑色素瘤發病率在美國高了一倍,然而該癌症的發病率在全球各地的情況不同,數據不具有全球普遍性。例如,自1983年以來,香港的黑色素瘤發病率較爲穩定。暫時並沒有證據顯示黑色素瘤與使用防曬產品有直接關係。

背景

近日,網絡流傳一段影片,相關配文指出,「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資料,只要使用一次防曬產品,裡面的化學物質就會進入血液。其中成分二苯甲酮(oxybenzone)只需兩小時就能達到不安全的水平。與此同時,自 1982 年以來,黑色素瘤的發生率增加了一倍。我們被告知防曬產品能保護我們,但它真的安全嗎?」,質疑防曬產品的安全性。

至截稿前,該Instagram帖文共收到248,636個讚好。

查核

一、如何解讀FDA有關防曬產品的研究?

查核團隊根據「FDA」、「sunscreen」、「oxybenzone」等關鍵詞進行搜尋,發現FDA於2019年5月及2020年1月發布於JAMA雜誌上的論文。該論文的研究目的為確定防曬產品中包括二苯甲酮在內的4-6種活性成分是否被身體吸收。兩篇論文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活性成分會被全身吸收,且在血液中的濃度超過FDA所設定的閾值0.5 ng/mL。該閾值設立的意義是,如果防曬產品活性成分在血漿中的濃度超過0.5 ng/mL,則需要進行非臨床毒理學評估,以確保其安全性。因此,超過閾值並不代表相關活性成分絕對不安全。兩篇論文均明確指出,研究結果並不表示人們應該停止使用防曬產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兩次研究結果發布後,均採訪了相關專家。耶魯醫學院皮膚科醫生David Leffell博士於2019年的採訪中指出,這一發現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評估,以確定某些成分的吸收是否具真正的醫學意義。與此同時,人們應該繼續進行防曬。

據CNN 2020年報道,進行該項研究的FDA下屬機構藥物評估與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主任Janet Woodcock博士回應指,某種成分通過皮膚吸收並進入體內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該成分不安全。

 

二、黑色素瘤發病率翻倍?與使用防曬產品有關?

被查核影片字幕指出,「過去30年內,防曬產品的銷量增長了38倍,與此同時,皮膚癌症黑色素瘤(Melanoma)的發病率自1982年以來翻了一倍」,意指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查核團隊在搜尋防曬產品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包括上述報道在內的文章多存在提及黑色素瘤的情況,然而,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呼籲大家注意防曬,保護皮膚,並非指防曬產品的成分會引起黑色素瘤。

查核團隊還針對影片中提到的黑色素瘤數據進行搜尋,發現影片內提到的數據可能來自於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於2015年發布的相關文章,當中指出,1982年至2011年美國黑色素瘤患病率翻了一倍。然而,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發布的數據來看,該癌症的發病情況因地區而呈現出顯著不同,並非具有全球普遍性。查核團隊搜尋香港的相關數據,發現自1983年以來,香港的黑色素瘤發病率較爲穩定。

 

圖二:世界衞生組織發布的黑色素瘤不同地區發病與死亡數據。

(*點擊查看大圖)

 

圖三:1983年至2022年香港皮膚癌發病率數據,當中灰色散點代表黑色素瘤。

(*點擊查看大圖)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引發黑色素瘤的危險因素包括紫外線輻射、非典型的痣、較淺的皮膚及眼睛顏色、黑色素瘤家族史、免疫力低下、年齡較大、男性、患有著色性乾皮症等。暫時並沒有證據顯示黑色素瘤與使用防曬產品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