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Fact Check Notes

發布日期 (HKT) 2022-12-19

查核手記四:黑洞的中心

事實查核並非總是充滿歡笑,每日篩選的成百上千條社媒帖文中,不乏極端內容,查核員的工作像是身處「黑洞的中心」。

在出現與政治立場相關的議題時,立場不同的社媒群組中均有大量影片和圖片遭挪用,成為滋生仇恨言論的溫床。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一些毫無關聯的影片被錯誤挪用為戰爭中的場景,甚至演變成信息戰以擾亂視聽的一部分。浸大事實查核團隊曾經破解一則「萬人坑屠殺」的血腥影片,該影片簡介聲稱烏克蘭軍隊殘酷殺害在烏平民,並「嫁禍」俄軍的場景,但經查核後發現,影片是2013年發生在敘利亞的事件,與俄烏戰爭無關。

新冠疫情下,健康類不實訊息也在悄然流傳,偽科學泛濫。有用戶分享未經科學驗證的民間土法試圖治療新冠患者,更有人嘗試在家中用試劑自行調配化學藥物。有時,帖文下方會有讀者評論留言讚好,甚至詢問不明藥物的調配方法和購買地點。一些血腥的無關醫學手術影像,也被錯誤挪用為「疫苗後遺症」的症狀。

這些訊息以查核報告的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時,自然需要事先經過處理。浸大事實查核的Lin介紹:「讀者最終看見的報告中,我們都盡量選取了視覺衝擊力較弱的照片,或是模糊處理,再加上點擊顯示原圖的按鈕。但實際上,我們在查核過程中都面對精神壓力,因為要將這些血腥影片每一格來回檢查多次,以確認細節和證據。」

雖然fact-checker的心理健康仍是亟待研究的領域,但處於極端混亂的訊息漩渦之中,有fact-checker表示有時會因此類極端內容感到壓抑,即使是假期也不想過多瀏覽社媒,只想通過看電影、聽歌等方式來放鬆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工作日有充沛的精力處理戰爭、疾病等相關訊息。

Lin則覺得自己很少會被此類內容影響,可以平衡工作與生活。她認為,閱讀其他查核機構的報告,分析不同的觀點和見解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其實這些內容也會激發我的挑戰慾,讓我想要努力打敗它。」

只不過,單靠fact-checkers憑藉着耐心和勇氣,便可以完全遏止虛假訊息氾濫嗎?香港事實查核機構Factcheck Lab的執行編輯鄭家榆,則對事實查核能夠改變不實信息泛濫現狀的期望不大,因為「需要的是整個生態的改變」,而這並不是憑查核員和查核機構一己之力能做到的事情。查核員的角色像是一個「執垃圾的清道夫」,他們的作用有限,無法解決總是有人丟垃圾的情況。在查核機構、查核員本身做到盡職盡責之外,化解這問題的關鍵在於媒體素養教育,即是需要教導公眾從小學會如何理解新聞和如何處理信息,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若要實現整個社會生態的改變,得到各個領域系統性的支持,需要每一個查核員以及社會個體的共同支持。達至真正意義上的「正本清源」,仍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