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Analysis and ResearchAcademic Research

發布日期 (HKT) 2023-03-28

研究:虛假性質與證據類型,如何影響人們應對錯誤的健康資訊

新冠疫情期間,有關疫苗的錯誤資訊在社交媒體上層出不窮。為了解大衆對於健康信息的應對情況,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和香港浸會大學在2022年3月展開了一項研究,發現相比完全捏造出來的錯誤信息,人們更容易被誤用數據或引用的錯誤信息所迷惑。

該研究在美國招募了401名受訪者參與一項與新冠疫苗有關的網上實驗,研究通過向參與者展示不同內容(疫苗功效與疫苗致死)、不同性質(捏造或誤用)、含不同類型證據(引用或統計)的錯誤信息(見圖一)。

圖一:實驗設計

(*點擊查看大圖)

 

實驗結果顯示,面對不同類型的健康錯誤信息,受衆的感知和應對方式不盡相同。與捏造的信息相比,誤用引用或數據的信息被認為虛假程度更低,但受衆的分享意願則更强;與包含數據的錯誤信息相比,包含引用的錯誤信息更容易被受衆誤以爲真,驗證意圖也更低。

另外,針對疫苗功效與疫苗致死的兩類錯誤信息,上述發現會有些許不同:針對疫苗功效,捏造的信息被認為比誤用證據的信息更為虛假,然而針對疫苗致死的錯誤信息,參與者對同樣兩種性質的錯誤信息均表現出了較低水平的虛假感知度,即他們更容易相信有關疫苗致死的錯誤信息。

圖二:參與者對不同信息的虛假感知度

(*點擊查看大圖)

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 大衆應提高媒體和資訊素養,無論面對何種類型的錯誤信息,都應提高大衆辨別真偽的能力;
  • 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錯誤信息度身訂做應對策略,以幫助大衆成為精明的健康信息消費者;
  • 受衆可以通過搜尋原始信源對信息進行查核驗證;另外,遇到含數據的錯誤信息時應保持警惕,避免受到誤導。

研究論文請見:Zhao, X., & Tsang, S. (2023). How People Process Different Types of Misinformation on Social Media: A Taxonomy Based on Falsity Level and Evidence Type. Health Communication.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