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查核貼士

發布日期 (HKT) 2023-08-25

【防詐騙貼士】知名人士傳授獨家投資心得?切勿輕信,須仔細核實身份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浸大事實查核 (@hkbufactcheck)

摘要:

1、近年來,冒用名人形象的投資詐騙廣告層出不窮,涉及的知名人士包括明星、官員、投資界名人等騙徒通過假借名人的名義、冒用名人形象、編造名人言論等方式,借助他們的影響力騙取大眾的信任,宣傳虛假的投資產品,誘使公眾點擊連結到可疑的交易平台,以騙取錢財。 

2、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看到名人推薦投資的帖文或廣告時,切勿輕信,以免受騙。讀者應仔細甄別帳號是否可靠,例如查看帳號的追蹤人數、創建時間的長短、帖文的互動數量,以及該名人是否已經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得到認證等。 

 

你需要知道

近年來,冒用名人形象的投資帖文在社交媒體平台湧現,號稱可以傳授獨家投資心得,誘導市民加入即時通訊群組,或連結至可疑平台,以進行詐騙。

一、冒用明星形象

演藝界名人知名度高、影響力大,加上各類影像容易被大眾獲取,故此他們是這類詐騙手法常用的冒充對象。

早在2019年,香港傳媒《經濟一週》曾報道在Facebook瘋狂洗版的「譚詠麟教買Bitcoin投資賺錢」廣告。該廣告偽造一些譚詠麟的訪問作為包裝,內容涉及炒Bitcoin等虛擬貨幣賺錢,進而推薦某個交易平台,誘導瀏覽者留下信用卡和銀行資料,以騙取錢財。香港金融管理局估計,有逾2,000名銀行客戶因此透露了信用卡資料,甚至是一次性密碼。譚詠麟所屬經理人公司藝能製作亦發表聲明,否認譚詠麟曾參與廣告內所謂的分享財富心得及講解加密貨幣的電視節目。

根據《明報》報道,陳奕迅、郭富城、甄子丹、古天樂、周星馳等知名藝人也曾被騙徒冒充。根據警方紀錄,單計2019年6月至10月就有69宗涉及以藝人照片作招徠的投資騙案,當中涉及70名受害人,損失約770萬港元,即平均每人損失11萬港元,實際的受騙數字可能更為龐大。

 

圖一:2019年《明報》整理的「藉名人名義網上詐騙事件簿」。

(*點擊查看大圖)

 

另外,由於明星的曝光率較高,加上人工智能(AI)技術迅速發展,他們的容貌和聲音更容易被騙徒獲取並偽造,市民需謹慎識別。

了解更多AI詐騙信息,可瀏覽浸大事實查核早前發布的文章《【防詐騙貼士】 接聽來歷不明的視像通話須警惕,可要求對方做指定動作識別是否為AI詐騙》。

 

二、冒充官員及投資界名人

除了家喻戶曉的明星,其他領域的知名人士也常被冒用,其中包括政府官員、企業家、專業投資者等。

2022年6月,警方曾發布涉及高官及名人相片的虛假投資廣告及網站的警示,提醒大眾提防「名人效應」的投資騙案,同時澄清有關廣告及言論均屬虛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形象就曾被冒用,用於宣傳加密貨幣類的虛假產品,當中不僅涉及相片、名字,還虛構了陳茂波「分享建設財富嘅心得」的言論,稱「我嘅首位賺錢方法係⼀個叫Bitcoin Future嘅新加密貨幣自動交易系統」。該廣告還指出,「Bill Gates同Richard Branson喺2023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討論過Bitcoin Future」,並詳細展示了該虛假「貨幣平台」的註冊及投資方法。

 

圖二:香港警方曾針對冒用財政司司長圖片的投資文章進行闢謠,該文章內還訛稱其他國際名人支持所謂的「投資產品」。

(*點擊查看大圖)

 

查核團隊搜索發現,特首李家超、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等也曾被騙徒仿冒,宣傳投資詐騙廣告及網站,誘騙公眾點擊連結至可疑交易平台。

 

圖三:特首李家超曾透過社交平台發布被騙徒冒用身份的澄清帖文。

(*點擊查看大圖)

 

此外,亦有投資機構管理人員的形象被冒用。以投資機構StashAway為例,該公司的港區投資總經理曾接受傳媒採訪,而採訪內容被名為「Ai程式選股大師」的Facebook帳號所發布的宣傳廣告冒用,假借該投資經理的名義,聲稱「免費領Chat GPT選股方程式,勝率高達90%」。StashAway於2023年7月21日發布聲明,指該「Ai程式選股大師」專頁廣告實為詐騙。

查核團隊於2023年8月瀏覽「Ai程式選股大師」專頁,發現帖文已全部刪除,並僅有31位追蹤者及26個讚好。專頁的創建時間顯示為2023年7月19日,營運時間極短。

 

圖四:詐騙網站挪用投資界知名人士的傳媒報道進行虛假產品宣傳。

(*點擊查看大圖)

 

上述案例存在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在文章或圖片內加入了傳媒標誌及名稱,如RTHK、TVB、ViuTV、《香港經濟日報》、香港01等,以增加可信度。其中一些更是直接挪用傳媒機構的標誌,另一些則直接挪用或篡改傳媒已發布的名人訪談文章內容或封面圖片,進行移花接木,加入虛假的投資產品或群組宣傳。因此,讀者一定要謹慎辨別,看到帶有傳媒機構標誌的投資類廣告時,可在該傳媒的官方網站搜索原文,並確認文章內容。

以另一個名稱相似的「Ai程式選股分析」專頁為例,該專頁曾假借巴菲特股神形象宣傳投資產品,然而帖文圖片實際修改自《香港經濟日報》的相關文章封面

 

圖五:騙徒修改媒體報道的封面圖片,假借巴菲特形象進行虛假宣傳。(左:騙徒廣告;右:《香港經濟日報》文章封面)

(*點擊查看大圖)

 

防詐騙貼士:

綜合騙徒冒用名人名義詐騙的特點,以及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提供的防詐騙建議,浸大事實查核整理了幾個防詐騙貼士,幫助讀者慎防有關騙案:

1、遇到投資理財建議的帖文、群組,即使其使用名人形象或帶有新聞媒體機構標誌,也不要輕易相信。因為有關帖文很可能是假冒或挪用名人形象,「名人」的形象和聲音甚至可能是AI深度偽造的。

2、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此類帖文,請仔細甄別該帳號是否可靠。讀者可查看帳號的追蹤人數、創建時間長短、帖文的互動數量、社交平台的名人認證標示進行核實。讀者還可以透過搜索引擎或社交媒體的搜索功能,查找已認證的名人真實帳號或有關群組,查看該人士是否曾發布相關帖文,甚至可向認證帳號直接發送私人訊息詢問,以核實內容。

3、投資需謹慎,應在充分了解產品特性及安全風險後,再決定是否購買。投資時注意使用官方的網站及應用程式,切勿在來歷不明的網站輸入個人資料。如有懷疑,可致電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防騙易18222」熱線尋求協助。

了解更多投資詐騙手段及防詐騙貼士,可瀏覽浸大事實查核文章《【防詐騙貼士】詐騙案件無孔不入,如何避免誤墜投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