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Fact Check Notes

發布日期 (HKT) 2022-12-19

查核手記五:事實查核面對的質疑之內容選擇失衡

儘管保持客觀中立是事實查核機構的基本原則,但仍然會有讀者質疑事實查核存在預設立場。查核機構主要被詬病的有兩方面,其一是查核機構在篩選可疑內容時,刻意針對話題的某一方,使得某一方的內容被判定為「錯誤」的比例更高,這也是事實查核員常常自省的問題。

質疑一:內容選擇失衡
綜觀本地事實查核機構,在有關新冠的查核報告中,涉及疫苗負面影響的內容屢次被判定為錯誤。曾有讀者就此認為查核機構刻意針對了「對疫苗安全性提出質疑」的內容,甚至認為事實查核機構持有支持疫苗的預設立場,因此刻意抹黑對立面的聲音。

對於這種情況,浸大事實查核顧問李文教授認為,要承認「事實查核是被動的」:「有傳言才去查,之所以查核了這麽多疫苗負面的內容,說明坊間這方面的流傳比較多,大家比較關注這個問題。」目前的事實查核機構大多根據話題的流行程度,借用Google Trends等熱點捕獲工具來提取可疑信息,因此某個話題的出現頻率較高也是情有可原的。

受制於流傳內容的曝光程度,很多時候事實查核員對於話題的選擇能力的確有限,尤其當查核員在瀏覽了熱點話題後,對某類話題頻繁蒐證,很可能陷入「看得越多,接受到的同類信息越多」的數據算法陷阱。或許解鈴還須繫鈴人,查核助理編輯Kevin說道:「AI在事實查核中的運用,或許有望彌補人為篩選可疑信息的這種問題。」

李文教授提醒查核員:「任何人對我們的公正性有質疑,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否存在對於『質疑疫苗安全性』的內容有置之不理的情況。」查核機構說到底也是新聞產業的一環,如果事實查核員在篩選機制上有失偏頗,則會影響報告之於讀者的觀感,甚至會令讀者對查核結果的信任大打折扣。當查核員意識到自己被某一方的聲音淹沒時,還須保有高度警惕,主動搜索其他角度的聲音與意見,避免不自知地陷入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