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事實查核國際漁業農業
錯誤

發布日期 (HKT) 2021-02-10

【錯誤】吞拿魚30年前是沒有人要的廢魚?

圖一:一名用戶在LIHKG討論區發帖稱「原來吞拿魚係30年前係無人要既廢魚黎」

摘要

  • 有網民於2021年1月20日在香港「連登」(LIHKG)討論區發帖指,吞拿魚30年前是沒有人要的廢魚。
  • 經查核,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漁業技術文件顯示,1940年代至1950年代,世界各地就已開始工業化捕獲吞拿魚,自有統計以來世界吞拿魚捕獲量持續穩定增長,從1950年的約40萬噸增加到1999年的近400萬噸。
  • 而30年前,即1990年代,是吞拿魚捕獲技術更新發展的時期,人工養殖吞拿魚開始成為新型產業。統計數據顯示,1990年代吞拿魚在日本、美國和台灣等地是非常受歡迎的食材,例如在此期間吞拿魚在日本年均消費量約為50萬噸,在美國的年均供應量亦約為50萬噸。
  • 因此,「吞拿魚30年前是沒有人要的廢魚」的說法錯誤。

背景

一名「連登」(LIHKG)討論區用戶於2021年1月20日在「飲食台」發帖指,「原來吞拿魚係30年前係無人要既廢魚黎」。截至本報告發出前,該帖文已有約90條跟帖,獲11次正評和69次負評。

被查核內容中涉及的吞拿魚(Tuna)是一種海水魚類,吞拿魚是香港叫法,在中國內地叫金槍魚,在台灣則稱為鮪魚。吞拿魚一直是日式料理中魚生和壽司的主要食材之一。另外,在歐美地區,罐頭吞拿魚也是受歡迎的三文治食材之一。

查核

本文的查核點為:「吞拿魚30年前是沒有人要的廢魚」是否屬實?

根據2004年發表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漁業技術文件第467號《世界吞拿魚捕獲量的歷史趨勢》,自19世紀甚至更早的時期,世界各地就已有捕獲吞拿魚的歷史。且由於製作吞拿魚罐頭的需求日益增長,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期間,世界各地就已開始工業化捕獲吞拿魚。

圖二:《世界吞拿魚捕獲量的歷史趨勢》第1.1節世界吞拿魚捕獲量概況

該文件中亦列出自1950年至1999年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吞拿魚捕獲量。總體而言,「吞拿魚捕獲量一直穩步上升,從1950年的約40萬噸增加到1999年的近400萬噸 (The total catch increased steadily from about 400,000 metric tons (tonnes) in 1950 to almost 4 million tonnes in 1999)」。在1990年至1999年期間,由於更嚴格的漁業管理辦法以及偶爾的供過於求等因素,在此時期的世界吞拿魚捕獲量略有波動,但是與「沒有人要的廢魚」的說法相距甚遠。

圖三:《世界吞拿魚捕獲量的歷史趨勢》1950-1999年三大海洋吞拿魚捕獲量

該文件同時指出,1990年至1999年期間,也是吞拿魚捕獲技術更新發展的時期,「在這十年間,人工養殖吞拿魚也開始成為一個新型產業。」(In this decade, tuna farming started as a new industry.)由此可見,吞拿魚在30年前絕不是「沒有人要的廢魚」,相反,該時期正是吞拿魚相關產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時期。

圖四:《世界吞拿魚捕獲量的歷史趨勢》第1.1節世界吞拿魚捕獲量概況第1.1.6小節「1990至今」

日本、美國、台灣是吞拿魚消費量和捕獲量較多的國家和地區。以下將根據三地的統計數據為例,探討「吞拿魚是沒有人要的廢魚」的說法是否屬實。

世界自然基金會日本官網一篇發表於2009年1月30日的有關吞拿魚捕獲量和消費量的文章指,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吞拿魚消費國之一,除了在自己的國家捕撈及出口吞拿魚外,日本還從世界各地進口大量吞拿魚。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團隊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漁業統計年鑑,並按照「消費量=漁獲量+進口量-出口量」的方法計算,日本1990至1999年間,吞拿魚在日本的年均消費量約為50萬噸。

圖五: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吞拿魚消費國之一,1990至1999年間,吞拿魚在日本的年均消費量約為50萬噸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漁業處(NOAA Fisheries)1999年報告的數據, 美國1990年至1999年間, 每年的「新鮮及冷凍吞拿魚總供應量」(supply of fresh and frozen tuna)皆超過一億磅(約50萬噸)。 經計算,美國1990年至1999年間,年均吞拿魚罐頭的人均消費量近3.5磅,遠遠多於三文魚、沙甸魚等其他魚類罐頭的人均消費量,佔全部魚類產品罐頭消費量的七成以上。

圖六:美國1990年至1999年間,每年的吞拿魚總供應量皆超過一億磅(約50萬噸)

圖七:美國1990年至1999年間,年均吞拿魚罐頭的人均消耗量近3.5磅

台灣方面,因該地的吞拿魚消費量缺乏官方數據,浸大事實查核中心針對有關捕獲量進行統計。團隊根據「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 1990至1999年的數據計算,在此十年期間,台灣在中西太平洋水域的長鰭吞拿魚 、大目吞拿魚、鰹魚(吞拿魚家族中一種)、黃鰭吞拿魚的年均漁獲量約為23萬噸。

圖八:「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提供的台灣的吞拿魚捕獲量歷史數據

由以上三地在1990年代吞拿魚的消費量、供應量或捕獲量的統計數字可知,當時吞拿魚在日本、美國和台灣是非常受歡迎的食材,進一步證明「吞拿魚30年前是沒有人要的廢魚」的說法與事實不符。

結論

經查核,「吞拿魚30年前是沒有人要的廢魚」出自LIHKG討論區的一則討論帖。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漁業技術文件 《世界吞拿魚捕獲量的歷史趨勢》,19世紀或甚至更早就有捕獲吞拿魚的歷史,且自1950年統計以來,吞拿魚捕獲量持續穩定增長。而1990年至1999年期間,是吞拿魚捕獲技術更新發展的時期,人工養殖吞拿魚開始成為一個新型產業。統計數據顯示,1990年代吞拿魚在日本、美國和台灣是非常受歡迎的食材,例如在此期間吞拿魚在日本年均消費量約為50萬噸,在美國的年均供應量亦約為50萬噸。因此,「吞拿魚30年前是沒有人要的廢魚」說法錯誤

參考資料

熱門話題
查核